36集的《以法之名》已经过半,走马观花的各色人物让大众看的是目不暇接,剧情很紧凑很刺激,但是也真的足够憋屈。
可是这种憋屈感也恰恰是因为足够真实,现实不就是如此?
人生在世,只要有所好、有所图、有所惧,那么人人都会活的很憋屈,无论正与邪,这部剧个人觉得张译演的非常好而且这个角色才真正挖掘出了张译独特的气质并且利用好了他。
在这部剧张译饰演的洪亮是大众眼里憋屈角色的代表,然而随着剧情发展我们会发现所有角色除了以卵破局开局就逝去的乔振兴,其他人都过着一种矛盾、忍耐、憋屈的人生,与你我皆一样。
本剧开篇是一具身穿检察官制服的尸体仰面凝固在冰河之下,身旁散落着一瓶烈酒和一把锈迹斑斑的镐头。
当乔振兴的生命在永清河消逝,一场撼动东平市司法根基的风暴就此掀起,在万氏集团涉黑案庭审现场,辩护律师张文菁当庭翻供,高喊“万氏集团遭人陷害”。
这一双重爆裂开场,拉开了《以法之名》这场司法自我解剖的序幕。
在调查万氏时省检察院收到匿名举报,直指代理检察长李人骏是黑恶势力保护伞,接着第十一部检察官洪亮被派遣调查,然后他发现自己踏入了一个精心编织的死亡迷局。
在追查挚友乔振兴死因时,洪亮通过一个神秘电话里的“火车轰鸣”声,锁定真实犯罪现场,而真相令人窒息:
乔振兴并非自杀,而是在红墙小屋中遭受持续虐待,被人反复按入鱼缸呛水致死,这个残酷画面彻底粉碎了“畏罪自杀”的官方定论。
接着“万氏集团涉黑案”背后的操纵者也逐渐显露,天宇集团董事长禹天成早在四年前败给万海后,就开始布局了一场“养肥再杀”的资本吞噬阴谋。
他利用政界代言人兰景茗对政绩的渴求,通过黑手套陈胜龙等人伪造各种证据,将万海打造成了黑社会头目。
而禹天成真正的目标也并非复仇,而是万氏集团名下富含铜镍矿的矿山,在改革时代下,这些新能源战略资源,才是他蛰伏四年的终极猎物。
黑与白的纠缠,在李人骏妹妹举办的订婚宴上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权力网络在观众面前展现。
兰景茗、程子健、陈胜龙等人在宴席间交换眼神,接着就是宴后妹妹向李人骏展现陈总赠送的别墅作为“贺礼”,而陈总他们在旁敲侧击之余也试图将手直接对准李检一家,而且也确实打动了同为干部的李夫人。
随着剧情展开调查深入,“收网行动前的至暗时刻”也逐渐到来。
终极对决目前来看就是当禹天成以为大局已定开始收割万氏矿产时,四股力量形成合围进行绞杀,最后一切真相大白。
这四股力量第一股力量就是洪亮在乔振兴殉职处破开冰层,捞出被篡改的水样检测瓶,接过象征“信仰的镐头”。
第二股力量是李人骏暗中收集的兰景茗与禹天成权钱交易的证据。
第三股是陈胜龙因发现老师仅视自己为工具人,愤而倒戈内讧让内部露出致命缺陷。
第四股就是郑雅萍率省部的团队进行的最后总攻。
而且到最后就能发现这些力量其实是更高处的张放张检早在二十年前就布下的清钉子大棋,他在等一个合适的人冲锋陷阵,而“怂刚怂刚”的洪亮就是这把最合适且“最锋利的刀”。
细看整部剧除了开篇就舍身向死的乔振兴,其他所有人都没有那么的“伟岸光”,除去已经因为贪婪腐化的人之外,面对复杂的黑白层,本剧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众生的“怂”。
比如洪亮一开始就被人骂怂,各种小动作小细节无不显示着他的圆滑与世故,而且他还是一个要离职当“逃兵”的人,接下来就是李光洁饰演的李人俊。
他这个亦正亦邪的人最初也是个怂人,他怂的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他其实最初脑海潜意识里是有些害怕翻案会推翻自己的努力影响自己的政绩,所以一开始抱着一种侥幸和麻痹自己的心态。
而其他人也同样如此,有因胆怯不敢直言的警员秦峰,有在贿赂与被查中反复胆战心惊的老检察谢鸿飞,还有不断观望明哲保身的许言午许局,都怂。
想必这对于看惯了大无畏精神的观众来说看着很憋屈和逆反,然而这才是最真实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乔振兴那种英雄图腾一样的人物值得所有人敬佩,然而这类人却是不可多得的。
大部分人都会考虑家庭考虑自身,会害怕会贪婪,这才是真正的社会群像。
只有清晰的知道了解人性本能的恐惧与贪婪才能真正看明白腐败是怎么形成的。
这部剧可以说系统性腐败的呈现超越了个人的善恶,在看守所里,张文菁用指甲在墙面刻下《刑事诉讼法》第56条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血痕如惊心动魄的感叹号,这一刻,法律条文与权力现实的撕裂感刺痛每个观众。
知易行难,剧情到三分之二,我们看到了明面最大的黑手似乎是禹天成,作为天宇集团掌控者,禹天成堪称“权谋猎手”。
用收的“干儿子和徒弟”当黑手套,之后又利用大佬们的把柄将大佬们一个个击破当成自己的保护伞。
通过细节和剧情能猜到,洪亮那个省部级大佬的岳父江旭东亲儿子车祸把柄,被他牢牢掌握着,替罪加拉拢,恐怕这位省检察院大佬早就成了最大的保护伞。
“高屋建瓴”从上到下拿着兰景茗以及李人俊还有其妻子对政绩的渴望,他们在半推半就间完成了对万海的构陷。
不过个人想说这些黑手能够从黑暗中伸出除了抓住了人性,确实也跟大环境有关,在某一个时期某个著名的黑白动物理论虽然整体上是绝对的利大于弊,但是也催生了不少因为政绩或者拉投资而严重的“渎职”现象。
其实剧情里的每一个角色别看职位高高在上但是和底下的一个个普通人,根本没什么两样,从上到下都是这样。
摸鱼敷衍逃避责任,吃回扣要返点客户买单,上行下效人性回环是如此。胆战心惊害怕受罚前后矛盾首鼠两端,也是如此,工作都累遇事都怂,为了工作都憋屈。
包括正方最高明的棋手省检察院的张放,这个将东平市二十年腐败生态处理掉的“终极生存者”也是如此的憋屈,他蛰伏期间目睹司法系统溃烂,却无能无力,不得不一边上行一边静待时机,最后在东风已来的情况下还选择怂人洪亮作为破局之刃。
洪亮因为大环境因为自身条件和婚姻生活表面表现的谨慎小心,唯唯诺诺,但是骨子里一直有种老实人逼到底线就能豁出去的勇气。
所以张放选择了他,因为乔振兴的兄弟情谊必驱使他会死磕真相,同时他性格中的“轴”与豁得出去让他能抵御各方压力,最后很关键的一步就是他的岳父江旭东的身份可制衡省级阻力。
同样李人骏也是很好的一步棋,他也在觉醒,那也是属于普通人的觉醒,这些棋子在自己底线被冲破之后放弃麻木放弃怂怯勇敢破局才让张检二十年的布局成功。
当法庭宣判时,禹天成看向旁听席上的张放,突然明白自己也不过是对方清洗司法系统的一枚棋子,这场“以恶制恶”的终极悖论,恰是剧集最刺骨的司法隐喻。
而最后当洪亮这个表面上依靠岳父谨小慎微甚至窝囊半辈子的人,用轴劲死磕东平把多年前的是是非非一并挖掘出,将自己小舅子老岳父送进囚牢,才是一次真正的反讽以及对普通人彻底升华的艺术创作,一个带着生活的憋屈感奋力向前的普通人最后完成了属于自我的呐喊。
其实每个人都很难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们在艰难的两难中该如何做出那个对的答案?
“破冰行动与信仰传承”在结局达成闭环,洪亮从冰窟中捞出的不仅是水样瓶,更是乔振兴遗留的“信仰镐头”,当他挥镐砸向新冻结的河面,冰屑飞溅如星火。
这重复动作昭示:守护司法尊严从非一劳永逸,而需代代检察官以生命凿刻,同样也是在告诉我们只有每一个普通人守住了所有法律的界线,坚持勇敢做对的事,才能让黑不再黑,让灰无处交接。
《以法之名》这最锋利的刀刃并非指向某个反派,而是剖开整个司法生态的癌变组织,它通过乔振兴李人骏洪亮三个不同普通人的殊途同归告诉我们:
当法律沦为权杖的装饰品时,真正的救赎从不在英雄主义式的横扫中诞生,而在每一个系统内部的微小裂变被补好中重生。
无论是检察长在表彰会上的“不合时宜”发言,还是年轻检察官拒绝在笔录上签字的那个颤抖却坚定的手势,亦或者逝去的检察官用信仰与生命铸就的辉冠。
冰河终会消融,但权杖上的裂痕能否愈合?
答案不在法典之中,而在那些于至暗时刻依然高举镐头凿冰者的脊梁里,而那脊梁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