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云龙抗命击溃坂田联队,不是他争强斗狠,而是形势所迫
著名影视剧《亮剑》刚开始时,便是李云龙率领着新一团,与日军的精锐部队——坂田联队展开决战。最终李云龙不惜顶着战场抗命的罪名,也要干掉坂田联队从正面突出重围。
所以很多人认为,李云龙的这种做法根本就没有必要。还是按照上级命令,与其他的两个团交替掩护,从日军兵力比较薄弱的环节突围,胜算能更大一些。
▲李云龙观察形势
当然这种做法,在一般人看来是比较稳妥的。但是李云龙不是这样认为的,李云龙一向就是一个思维活跃的人。上级本来让他坚守阵地,当他听到需要掩护医院已经安全撤离,他却要对敌人进行反冲锋。
不管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张大彪,还是老奸巨猾的坂田联队长,都对李云龙的决定目瞪口呆。那么李云龙为什么违抗上级军令,冒着极大的危险,也要从正面突围?难道他有自信,能够打败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的坂田联队?其实李云龙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他主要考虑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当时的局势,另一个就是个人的情感了。
▲张大彪带人进行反冲锋
如果李云龙一撤,坂田联队必然向前推进压缩空间
首先就是当时的局势,已经是非常严峻了。为了掩护野战医院的转移,李云龙和其他两个团,已经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中。而且李云龙的正面之敌坂田联队,可以说是整个包围圈中,那个最坚硬的一点。
李云龙要想从这一点突围,从双方的实力来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上级肯定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就让李云龙后撤,从榆家岭方向突围。这种想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也是常规的。
▲坂田联队长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就是说常规的军令,的确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情况。但是战场之上,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真正的战机或许就只有很短的时间,这就要依靠阵地上的指战员的随机应变,灵活地来把握战机,而不是死等上级的命令。
也就是说战场上的那些指战员,他们是有一定的权力,根据战场上的具体情况来下达命令的。李云龙之所以不按照上级的命令执行,就是因为他已经发现这个撤退的命令,其实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
▲李云龙
那就是如果自己这样撤兵后退,坂田联队肯定会压上来,如果后续的突围不顺利,或者敌人又加强了对薄弱点的防守。那么所有部队的处境将会更加危险,因为包围圈越小,对于包围的一方越有利。
因为范围缩小,敌人就会节省出更多的兵力,而被包围的部队的处境也会更加危险,随时都有可能敌军被吃掉。所以在李云龙看来,新一团的作用很重要,是不能随随便便的撤退,不能轻易地给坂田联队压缩空间的机会。
▲李云龙“有仇立报”
李云龙为了给独立团的战友报仇
其次就是,李云龙因为个人恩怨,也不能让新一团轻易后撤。看过《亮剑》的朋友都知道,李云龙不仅是一个“见钱眼开”的财迷,他还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对李云龙来说并不实用。
李云龙不仅是有仇必报,而且他还是“有仇立报”。就像后来的山本一木,他带领日军的特种兵偷袭赵家峪,不仅打垮了独立团的指挥部,还抓走了李云龙的新婚妻子。逃出生天的李云龙,火冒三丈啥也不管就要报仇,结果山本还没有归建,就被独立团的二营长用意大利炮直接送回老家了。
▲平安县城一炮干掉山本大佐
这个坂田联队虽然没有招惹过李云龙,但是却是386旅的仇敌,曾经让独立团吃过很大的亏。以李云龙的脾气,是不会这样轻易的放过他的。所以综合来看,不管是从当时的战场形式,还是李云龙的私人的恩怨。新一团都是不能后撤的,所以李云龙宁愿抗命,也要从正面突围。
关于李云龙为何不听上级命令,执意要从最难突围的一点进行突围?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觉得分析的有道理,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观点,同样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我是历史前锋,专注于历史和名著的分析,欢迎大家关注。
血溅鸳鸯楼后,武松写下8个字,其中2个字看似多余,实则武松……
为逼朱仝上梁山,晁盖宋江命令兵分三路,但朱仝却与此人不共戴天
柱子干掉坂田联队长,李云龙不说为他请功,为何仅给半斤地瓜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