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分类 铃声搜索

175倍回报率!短剧狂揽678亿,碾压电影的暴利生意凭什么?

阅读: 3 评论: 0 2025-11-05 00:21:39
       20万美元成本,最后赚回3500万美元,175倍的回报率。       你以为这是啥传销项目?我第一次看到这数据也这么想,结果定睛一看,居然是你看不起的土味短剧。       就是那种开场五分钟,女主从保洁员秒变总裁亲妈的剧情,《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六周就拍完了,在美国狂赚2.5亿人民币,比印钞机还疯狂。       更让人吃惊的是,2025年这行市场规模要冲到678亿,直接超过电影产业。       现在有6.6亿人在看短剧,每天平均要刷72分钟,还心甘情愿为“下一集”掏钱。       我之前也瞧不上这玩意儿,觉得剧情尬得抠脚,但看完这些数据,是真的被打脸了。       本来想吐槽它土得掉渣,但后来发现人家根本没打算走艺术路线。       作为一个每天上班累成狗的打工人,我太懂那种不想思考只想爽的感觉了。       我们的时间早就被拆得稀碎,地铁上那十几分钟,午餐时的半小时,睡前的一小时,谁还有精力看两小时电影、追三十集长剧?       不用动脑的快乐,才是成年人的刚需       大家为啥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在短剧上?不是没原因的,       短剧每集就两三分钟,却能做到两分钟一个反转,两分钟一次打脸。       女主被婆婆骂废物,下一集就掏出房产证;男主被嘲笑穷鬼,转头劳斯莱斯就到门口,       这种节奏,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我身边同事午休时就刷这个,一集接一集停不下来,       问他为啥这么上头,他说“我不想思考,只想休息”。       这句话戳中了多少人?现在大家上班要费脑,下班要处理琐事,哪还有心思琢磨剧情逻辑。       短剧刚好提供了这种“无脑快乐”,不用记人物关系,不用猜剧情走向,只需要跟着情绪走,爽就完了。       本来以为看短剧的都是下沉市场的大叔大妈,后来发现不是这样,       不少本科以上学历的人也在看,职场人占了一大半。       搞不清为啥?仔细一想就懂了,爽感这东西是不分学历的,       累了一天,谁不想看主角逆袭、坏人遭报应的剧情?这不是俗,是人性。       就像可乐没营养,大家还是爱喝;快餐不健康,忙起来照样点,方便、能满足需求就够了,       短剧的上瘾设计很有意思,刚好戳中了多巴胺分泌的路子。       每集结尾都留个钩子,让你忍不住想知道下一集发生了啥,       前几集免费给你看,等你看入迷了,关键剧情卡住,想看就得掏钱。       这套路和游戏氪金一模一样,只不过游戏是买装备,短剧是买下一集,本质都是抓住了你的“不甘心”。       低成本高回报,还把生意做到了海外       短剧能这么赚钱,核心不是内容好,是商业模式太狠了,       一部国产短剧成本才50万左右,头部爆款能赚好几倍。       对比一下电影行业,动辄几亿投资,一旦口碑崩了就血本无归,短剧这生意简直是稳赚不赔,       人家玩的根本不是拍剧,是概率游戏。       一个公司不会只拍一部,而是一次拍十几部、几十部,       这部不行没关系,下一部接着上,用海量低成本的“炮灰”,赌一个超级爆款。       风险被摊薄到极致,这种工业化的生产思维,把传统影视的作坊式模式按在地上摩擦。       我了解到,头部短剧公司都有“剧本工厂”,几十上百个编剧批量写剧本,一个剧本三五天就能搞定。       拍摄团队也是流水线作业,一天能拍七八集,两周就能完成一部剧,       这种效率,传统剧组想都不敢想。       而且演员成本也低,一线短剧演员整部剧打包也就二三十万,比长剧演员片酬零头还少,       更牛的是,这套在中国验证成功的打法,已经搬到海外了。       现在有上百款中国短剧App在国外吸金,大部分市场都在美国,       制作团队还是中国人,因为只有我们最懂“爽点”精髓。       但剧情会本土化改造,把“穿越重生”换成“狼人黑手党”,把“长寿面”换成“纸杯蛋糕”,让外国人也能get到爽点。       2023年好莱坞大罢工帮了大忙,不少专业演员失业,转头就进了短剧行业,       这些演员演技在线,日薪虽然比以前涨了,但还是比长剧便宜。       你可能在短剧中看到演过《权力的游戏》龙套的演员,现在在里面演霸总;百老汇跑过龙套的,演恶婆婆得心应手。       演技有了,成本没涨,爆款自然更容易出来,       有人说短剧是“精神鸦片”,毒害观众。       我觉得这话有点太绝对了,       就像有人说游戏害人、短视频浪费时间一样,任何娱乐方式都有两面性。       短剧存在的核心,是抓住了现代人的真实需求:时间碎片化、注意力涣散、需要快速情绪释放。       它不是在毒害谁,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的快乐出口。       现在短剧行业也在变化,不少公司开始做精品化内容,提高制作成本,邀请实力派演员参演。       AI技术也开始用在剧本生成、虚拟拍摄上,进一步降低成本,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垂直领域的短剧,比如职场、悬疑、科普类,不再只有霸总逆袭。       我们可以继续吐槽短剧的“土味”,但不能否认它背后的商业逻辑有多牛,       用低成本、高回报的工业化生产,精准捕获用户需求,还能走出国门赚外汇。       这门生意能这么火,根本不是偶然,       能长期赚钱的生意,一定是抓住了某种真实的需求。       短剧的成功,就是因为它看懂了现代人的痛点,       至于它是精神鸦片还是合理娱乐,其实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这门生意正在悄悄改变全球娱乐市场的格局,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甚至参与者。

评论

相关推荐

x 好铃声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