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分类 铃声搜索

压迫感独一份,内娱最不好惹女演员又火一个“上位者”角色

阅读: 1 评论: 0 2025-04-21 01:10:53
       内娱最不好惹的女人,又出场了。       陈瑾,在饰演过平宁郡主、叶文洁、付闻樱等一系列上位者气质拉满的角色之后,最近又在古装新剧《掌心》里饰演了女帝。       又是一国之君又是ETO统帅,角色一个比一个让人想跪下。       是名副其实的“跪”,五体投地那种。       《掌心》里女主在她面前号称自己能窥人梦境,其实是用药粉和暗示给人催眠,自信得意地展示了一番。       陈瑾一眼看穿了她的小伎俩,不怒自威地恐吓称女主的性命不能留,日后可能窥测君心、养痈为患。       披甲的殿前军士闻令而动,立刻列队准备将女主拖出去。       陈瑾看着彻底伏在地上、紧张得不敢抬头做出臣服姿态的女主,又不以为意地轻蔑一笑,放过了她。       把天威不可测、不可犯的高远感,拿捏得刚刚好。       表情由严厉转为游刃有余,这种自然的神态转变我相信内娱其他优秀演员也能做出来,但陈瑾的气质却是独一份的。       她身上有一股克制的上位者气质。       不是那种气势磅礴、威武恃强的霸王气势,而是知识分子的理性沉稳、冷静疏离。       有着身体瘦削、思想却暗流汹涌的力量感,像独行的沉默猛兽。       这种气质在她近年来的几个适配角色里愈发凸显,也愈发有魅力、愈发稀缺。       在不同剧里和年轻主角们对戏时,轻而易举地占据走观众注意力。       01       上位者气质       内娱独一份       之前写刘琳的演技,为刘琳惋惜“内娱欠她一个大奖”的时候,文章下就有不少读者留言提名陈瑾,觉得她也是演技好、但奖太少的沧海遗珠代表。       明明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很多,这几年却没啥提名。       其实不然,陈瑾的情况和刘琳很不一样。       她是在这一代年轻观众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把大奖都拿过了,后来随着年岁增长开始退居二线、相对佛系地演演配角。       年轻时俘获了上一代观众,年至60岁又把新一批观众惊艳了一回。       陈瑾早在1997年时,就凭借《校园先锋》拿下第17届飞天奖优秀女主角。       这是部许多台词放到今天来看也依旧犀利的校园剧,讨论了大量深刻的教育议题、新旧思想的矛盾。       有关于学生举报的态度:       有理想教育与现实需要的冲突:       陈瑾在剧中饰演一位教育理念相对浪漫的年轻教师南方,她临时顶替中风的父亲,担任高中班主任。       南方带着学生们爬上屋顶上课、开班级辩论会,鼓励大家多思多想。       但又因升学压力愁苦,为在一些事件中无法保护学生而感到无力。       剧里陈瑾梳着长长的麻花辫,写板书时爱背着左手,每次转身望向学生时总是挺拔而神采奕奕,       蓬勃的理想主义者形象跃出屏幕。       1999年陈瑾和李幼斌主演的电影《横空出世》上映,这部片让她拿下了华表奖优秀女演员、金鸡奖最佳女配。       2000年的《相依年年》她又拿下白玉兰最佳女主、飞天奖优秀女主。       《横空出世》里她和李幼斌饰演一对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夫妻。       因为工作保密,他们甚至不知道彼此在同一个项目中,长年无法见面,直到在罗布泊意外相遇。       大雨中重逢时明明激动不已,坐下来后这对灵魂知己却只是长久地相顾无言。       没有抒情台词,两人眼神间的默契流光就足够令人信服——哪怕分隔异地他们依旧志同道合。       忍不住夸一嘴这段的细节镜头,用手部动作去凸显情意,和电影的文人气质很匹配。       陈瑾的手轻轻接过削好的苹果,轻柔克制的幅度像是一种感情中的“近乡情更怯”。       对视后二人的手紧握彼此放在膝头,       寻常动作却比一些国产剧里啃得吱哇作响更为暧昧。       相较于年轻时的知名角色,陈瑾近几年的出圈角色受人设影响,威严感更强。       这些角色会因人设、身份经历不同,在性格与处事方式上有所差异。       但共通的是,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上位者气质。       这里所说的“上位者”,并不是强调她们在身份上有何优越,又或者拥有能驱使他人的权力。       而是指陈瑾赋予了这些角色不容冒犯、无法被驯服的特征       ,弱小者会不由得被她吸引、向她靠近、被她折服。       陈瑾的眉毛高而弯,单看其实有点菩萨佛相。       整体五官不做表情时神情却偏向淡漠疏离,       这种反差让她的气质既悲悯又威严,同时令人敬仰又胆怯。       这一点在她饰演叶文洁时格外凸显,当初剧未开播只是放出剧照时,许多人就惊叹“天选叶文洁”。       这张兼具哀怜与漠然、强大与落寞的脸,太让人信服她会是那个按下毁灭按钮的人,同时又留恋人性之美的人。       哪怕不是饰演叶文洁这样本身形象足够复杂的角色,陈瑾独特的矛盾气质依旧起效。       《我的人间烟火》中的付闻樱,光看名字可能记不起是谁,就是杨洋被嘲油腻、魏大勋翻红的那部剧。       有著名出圈台词:       “我们好不容易把你养大,宠着你爱着你,不是为了把你送到别人家去刷碗擦地的。”       “一碗粥就让你念念不忘,你爸爸怕你工作辛苦在医院附近给你买的房、买的车倒忘了。”       光看剧本剧情走向,付闻樱原本是个比较刻板常规的负面角色。       作为豪门母亲,对孩子的掌控欲极强、标准也高,说一不二,要求孩子完全顺照着自己的安排行进。       但在陈瑾的诠释下,不少观众反而对付闻樱这个角色认可度颇高。       她不苟言笑,但日常注视儿女时的眼神是柔和的。       性格心高气傲,但愿意为了女儿选择的前程做出讨好姿态,给女儿医院的领导开车,哪怕这个前程方向她并不喜欢。       有个情节是付闻樱带着养女到奢侈品商场,付闻樱自信优雅,女主跟在身后臊眉耷眼、一脸不愿。       看得许多观众一股无名火:       “你当不明白付闻樱的女儿就别当了,换我当当。”       02       “角色的聪明不像演的”       陈道明曾在采访中说:       “我觉得没几个人有资格评价我的戏,但陈瑾有这个资格。”       陈瑾饰演过的角色里不乏人设性格相似的,比如付闻樱就和她在《知否》里扮演的平宁郡主有相似度。       同样心高气傲,同样在乎门第,同样对孩子掌控欲强。       但陈瑾能把这些角色饰演得并不同质化,让人看完类似的角色记住不同的点。       我之前原本片面地认为这背后会是一些好演员身上共通的常见原因,比如对微表情的控制能力强、对生活的体察细致、敏感有天赋。       但翻看她的过往采访发现最深层的原因或许是——       她对角色做出的“阅读理解”深度远超同行。       陈瑾大学班主任评价她会为了钻研角色废寝忘食       像《知否》中的平宁郡主,市面上普遍认为她瞧不上女主明兰是因为明兰门第低、又是庶女。       父亲只是五品小官,不符合她期待的高门联姻要求。       这个观点没有错、是符合人物的,只是让郡主的人设显得有些模板化,仅以门第高低、嫡庶体系评判人。       花絮采访里,陈瑾在门第的基础上还理解出了一层更贴合人性幽微视角的解释。       她认为,郡主无法接受明兰是因为成见。       郡主可能并非简单地觉得庶女天生卑贱,而是认为资源更少的人会更有可能为改变命运而钻营。       在这样的成见下,明兰表现出再美好的品质都无用,在郡主眼中都带有目的性。       陈瑾早年在《横空出世》中饰演一位参与两弹一星的核物理学家王茹慧,这个角色和叶文洁也存在重叠的部分。       同为具有传统文人气质的高级知识分子,参与过特殊项目,也因为身份都遭遇过不信任。       电影中,王茹慧的父母很早便离婚,她一直跟着母亲,但因为父亲与美国有军事相关生意往来,她最初被排除在项目外。       这两个角色甚至在初期性格上都有相似点,看似瘦小柔弱但倔强坚定。       但后期的遭遇截然不同,王茹慧始终拥有身边亲朋的相信支撑,叶文洁经历了更残酷的人性背叛。       前后对比陈瑾对这两个角色的理解,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她细致的解读分析能力。       在2002年《山东青年报》的采访里,陈瑾对角色的思考是:       “王茹惠在命运面前有很强的承受力,但她不可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精神痛苦而无动于衷。”       “尤其是她面对亲人的时候,我为她选择了泪水。       用泪水表现她坚韧自尊的性格,用泪水提示她复杂凄苦的心理,用泪水宣泄压抑已久的思念之情。       泪水,也许只有无声的泪水才是这个人惟一有权使用的语言。       ”       陈瑾用泪水去展现王茹慧柔软的一面。       但在饰演叶文洁时,她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路子,       表示这个角色的柔软部分不用眼泪表达,取而代之的是“犹豫”。       让叶文洁听闻申玉菲死讯后,缓慢地穿衣扣扣子、出门前不自禁地停顿。       这个处理可以和陈瑾在《南方都市报》采访中提及的角色理解结合来看:       “       她(叶文洁)的绝望基于她对人类的傲慢       ,以及对人类在享受科技发展的同时要付出什么代价的认知。”       “这不是为了个人层面的‘报复’,而是基于对人类文明无法自我反思的绝望。”       陈瑾捕捉到了叶文洁身上微妙的傲慢特质,她相信自己选择了一条更正确、比其他人更超前的路,这也是叶文洁的信念支撑点之一。       而对一个自认果敢决绝的人来说,行动上的迟缓犹疑就足够佐证她内心的动摇触动。       03       “人始终都是孤独的”       从陈瑾对角色的深度理解不难看出,她本人应该是一个对生活、生命有高度思考热情与频率的人。       年轻时,陈瑾曾在采访里说自己碰到事喜欢瞎捉摸,想的还都是看起来宏大的终极议题:       “人为何要活在规则中?人生得重复,为什么要重复?       我不去左右别人,也不愿意被别人左右。我喜欢一种比较自在的人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理想的人生。”       当时李雪健、李媛媛曝出得了重病,她听说这些消息后还感到伤感而不可思议,觉得人太脆弱,有时在回家的路上会初入产生奇怪的念头:       “我是否要消逝在这条小路上?人生苦短。”       她在成年后还为自己改过名,原名陈谨,当初父亲起名时想的寓意是希望她一生谨慎生活。       陈瑾长大离家后遵从这一道理,谨慎处事、严格自律。       但后来觉得活得太累,认为这样太多地压抑自己、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战战兢兢的人生绝不是幸福的人生。       于是把名字改成了“陈瑾”,想要换一种活法,活得自在点。       在过去这几十年内,陈瑾出现在新闻中常被冠以“另类”头衔,因为她不婚不育。       觉得不论身边是否有孩子陪伴,人到最后始终是在和自己相处。“人始终都是孤独的,而自由就是你孤独地站立,不依恋不惧怕。”       陈瑾的人生态度毫不意外地体现在了她对角色的品味上。       鲁豫在采访中问她最想演什么角色,陈瑾的回答是:       “人,她是个人。”       采访里没有对这句回答再进行展开,但结合陈瑾的价值取向,含义不难理解。       她的人生态度和帕斯卡尔那篇著名的哲理文章很像,“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       而她所欣赏的角色,大概是自我特质强于外界身份的类型。       不因为是母亲/商人/律师/农民等等身份标签,就注定拥有某一类型的思维,       而是在思想中追求自我的尊严,而非求于空间、求于外界。       如果要类比的话,可能会是当年《半边天》节目里那位坐在从未离开过的村庄中说出“我宁要痛苦,我不要麻木”的刘小样。       其实如果更细致地拆解,我会认为陈瑾所赋予角色的上位感的核心是独行者气质。       她们往往难以被把控,对外界无所求,难以成为被规训的对象。       在脑海中有足够多自发的思索与认知,并因此独行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这种气质原本是公平的、在任何阶层与群体中都可能存在。       只是在模板化的国产剧里,它们往往被分配给强者,因此和慕强光环混在一块,糅杂成了“上位者”气质。       世家出身才有可能气质锋利,豪门出身才会优雅大气,天之骄子才有鸿鹄之志。       同时也会为每种身份匹配相对应的缺点,大家族势利眼、小家族心气弱。       模板化的人物设计缺陷,被“现实里大部分人都会如此”“普通人才没有精力想这些事”的理由搪塞过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影视创作中能再出现陈瑾所说的“她是个人”。       她是个人,她有自己的想法,有对命运属于自己的求索。

评论

相关推荐

x 好铃声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