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流年
曹贵人的心机谋算,我们早已见识过了。
皇上和甄嬛的热恋期,她能几句话,就让皇上对甄嬛起疑心。
浣碧跟了甄嬛十几年,她也能成功策反她,给甄嬛挖坑。
以华妃的智商,和她那火爆又狠辣的性子,如果不是曹贵人的存在,只怕也不能这么多年安然无恙。
最关键的是,她能在皇后和华妃的眼皮底下生下温宜,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可曹贵人那么有心计,在华妃失势时,怎么看不透皇上不愿置华妃于死地呢?
1自认为受害人的身份已坐稳
皇上在前朝,刚平定年羹尧,后宫随即开始对华妃的声讨。
值此用人之际,曹贵人被甄嬛推出去,向皇后告发华妃的数项罪行。
很快,华妃的罪行一查下去,到了皇上的手里,就成了罄竹难书。
皇上安排再去查,形迹可疑的宫人一律杖毙。
一听到这句话,下面坐着的曹贵人明显神色不安。
为了撇清和华妃的干系,也为了保命,曹贵人以受害者的身份,巧言哭诉被华妃胁迫的委屈。
华妃太过强势,自己为了保全温宜,只能三缄其口。
但温宜渐渐长大,她不能让孩子像自己一样,活在别人的胁迫之下。
曹贵人一番哭诉后,敬妃给她帮腔,曹贵人也是为了公主,算是情有可原。
甄嬛也直言,曹贵人为了公主受了委屈,皇上要好好安抚才是。
在俩人的劝说下,曹贵人被皇上册为嫔位,还赏了封号。
曹贵人跟着华妃,都干了什么事,她自己心里很清楚。
本想着避重就轻地吐出些东西,能让自己保命就好。
不料坏事竟成好事,不但命保住了,还成了有功之人,被破格晋升了。
曹贵人自以为聪明,以为自己受害者的位置坐稳了,便想着谋划下一步。
2趁势赌一把
成为“襄嫔”的曹贵人,享受被人恭维后,很快忘记了当初的危险。
她志得意满地决定,自己要步步爬上妃、贵妃之位,谁挡她的路,她就要谁下线。
即使是之前帮过她的甄嬛,她照样不会手软。
此时的曹贵人,心态有些急迫。而她的着急,来源于朝瑰公主和亲的凄凉。
温宜是曹贵人的命,曹贵人舍不得温宜远嫁,便想着自己位份高点,能让温宜摆脱远嫁的命运。
她去找甄嬛,委婉表达自己的实际需要,求甄嬛帮她实现她的目标。
甄嬛给她出了一计,让她向皇上进言,处死已成为年答应的华妃。
不管怎么看,皇上此时没让华妃下线,绝对不会是在等曹贵人进言。
他如果要华妃下线,就不会把颂芝降为宫女,把她安排去华妃身边服侍。
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曹贵人擅长深谋远虑,这点不可能想不到。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此时她太心急了,想大着胆子赌一把。
之前的反败为胜,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不但命保着了,还升了位份。
跟着华妃时,曹贵人想赌不敢赌,如今没了华妃的压制,她的野心蹭蹭上涨。
趁着甄嬛还炙手可热,趁着年羹尧的余波还未褪去,赶紧趁热打铁再赌一回。
赌赢了是好事,赌输了,不是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吗?
3有温宜做后盾
那年华妃因余氏之事受罚,反而有温宜的曹贵人,没有被牵连受罚。
后来的木薯粉事件,皇上也是看在温宜的份上,让曹贵人从华妃手上,接回了温宜。
在胧月出身之前,温宜是皇上最喜爱的公主。也因为温宜,无才无貌的曹贵人,才有机会被皇上见上几次。
从前跟着华妃,曹贵人做了不少坏事,难道皇上一无所知?
估计曹贵人心里也盘算过,皇上一半碍着华妃的面子,一半碍着温宜的面子。
温宜是最好的后盾,不管出了什么事,皇上总会顾及自己是温宜的母亲。
没娘的孩子有多可怜,从小缺失母爱的皇上,不是不知道。
无论如何,皇上总不会为进言这种小事,让温宜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她这个母亲。
向皇上进言让华妃下线,按曹贵人的逻辑,大不了被处罚,不至于性命交关。
按理说,曹贵人的思路没有错,当年的眉庄和后来的甄嬛,其实也动过这些念头。
用孩子固宠和保命,是后宫女子常用的法子。但这个法子有没有用,只有天知道。
但她们能有什么办法,为了争取自己的所需所求,她们能想到又靠得上的,也就是自己的孩子了。
这是后宫女子的悲哀,也是曹贵人结局的悲哀。
4
其实,曹贵人一直都智商在线,在进言这件事情上,曹贵人也仔细筹谋了。
只是,她没有想到,皇上明面上不能把她怎样,竟然背地里用下药的方式,让她无声无息地离去。
这样薄情的方式,连甄嬛都没有想到,私下里感叹,曹贵人心计再深,到底深不过皇上和太后。
曹贵人算好了一切,唯独没有算到皇上的心,居然那么狠。
可怜她为了温宜的前途,不顾自身危险豁出去一回,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赔了性命,连孩子也被送给了别人。
自从为人父母,我们不敢生病,不敢冒险,我们竭尽全力要保全自己,不让自己有什么意外。
只有自己没有事,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才有能力,去照顾和陪伴我们的孩子,直到他们快乐长大。
至于其它的贪恋,如果在能力范围之外,尽量少想点吧!
图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一起聊剧!所有的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