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娱乐圈“接班人”的说法,是不是有点太老套了?孙俪只有一个,谁又能真正复制她的成功?这事儿,咱先不急着下定论,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谁知道明天又会冒出哪个“钮祜禄·甄嬛”呢?
《蛮好的人生》大结局了,朋友圈里一堆人嗷嗷叫着要给“胡曼黎”打call。剧情怎么样咱先放一边,孙俪这回是真把“状态回春”四个字给焊在脸上了。想当初,她也被吐槽过“眼珠子瞪得像铜铃”、“演技用力过猛”,这次胡曼黎一出,直接把那些质疑声给干沉默了。
要我说,这角色能立住,一半靠剧本,一半靠演员。剧里胡曼黎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个保险销售的奋斗史。但孙俪愣是把这奋斗史演出了人味儿,演出了烟火气。她演的不是一个“成功人士”,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会哭会笑,会为了业绩焦头烂额,也会为了家庭默默付出的普通女人。
就拿那段发表获奖感言的戏来说,孙俪那是真情流露啊!眼泪说来就来,笑容也发自内心。她把胡曼黎一路走来的艰辛,都揉进了那段台词里,听得人心里热乎乎的,感觉这人间,还是有点盼头的。
有观众说,看完这段戏,感觉孙俪就像是真的在参加颁奖典礼。这话一点不假。演员演到这份上,已经不是在“演”,而是在“活”了。
这“活”出来的演技,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练成的。张译说过,演员不能脱离生活,否则就是纸上谈兵。这话在孙俪身上得到了完美验证。她这些年,可没闲着。练瑜伽、写毛笔字、学小提琴,还跑到乡下种地。这些看似跟演戏没啥关系的事儿,其实都在悄悄地滋养着她。
就像胡曼黎出门前那段戏,孙俪特意要求导演加了吃东西、补妆、对接工作的特写。这段戏一出来,立马就成了点睛之笔。胡曼黎那种忙碌又真实的生活状态,一下子就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还有包馄饨那段戏,孙俪手法娴熟得简直不像话。一张皮、一坨馅儿,再用手指蘸点水一捏,一个圆滚滚的馄饨就包好了。这手艺,一看就是经常在家练的。别小看这包馄饨的细节,它一下子就把胡曼黎这个角色给拉近了。在外是叱咤风云的销售女王,在家是能下厨房的贤妻良母。这反差,才更显得真实。
现在有些演员,恨不得把“精致”两个字刻在脑门上。演个做饭的戏,连锅铲都不敢碰,生怕弄脏了自己的小仙女裙。但孙俪不一样,她敢于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真实生活。她不怕素颜出镜,不怕展示自己的小缺点,她甚至敢于在戏里“胡吃海塞”。
这种真实,才是最打动人的。观众喜欢胡曼黎,不仅仅是因为她的人设,更是因为孙俪把这个角色演活了,演出了血肉,演出了灵魂。
别忘了,孙俪还是个“斜杠青年”。不拍戏的时候,她就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练瑜伽保持身材,写毛笔字陶冶情操,学小提琴培养艺术细胞,种地体验生活。这些爱好,看似跟演戏没啥关系,但实际上,都在为她的表演积累素材。
一个演员,只有真正热爱生活,才能演好生活。孙俪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把生活过成了戏,也把戏演成了生活。
她就像个永动机,永远充满活力,永远积极向上。凌晨三点抠台词,一个镜头拍二十遍,这种敬业精神,也是没谁了。她身上有一种打不垮、压不倒的蓬勃生命力。
在片场,你总能听到她肆意的笑声。她就像个小太阳,照亮了整个剧组。
现在网上总有人讨论“谁是孙俪接班人”的问题。赵丽颖、杨紫、迪丽热巴… 各种名字被提出来溜了一圈。但要我说,这“接班人”的说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谁也无法取代谁。孙俪只有一个,她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想着找“接班人”,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孙俪成功的秘诀,学习她的敬业精神,学习她对生活的热爱。
这并不是说其他女演员就不好。赵丽颖的坚韧、杨紫的灵气、迪丽热巴的美艳,都是她们各自的闪光点。她们只需要做好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就能闯出一片天。
胡曼黎这个角色,成就了孙俪;孙俪,也成就了胡曼黎。她们彼此成就,彼此辉映,共同为观众带来了一部精彩的作品。
别再想着“接班人”的事儿了。与其期待下一个孙俪,不如珍惜眼前的每一个好演员,期待她们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各自精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