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华妃年世兰的形象深入人心,纵观全剧,年世兰的命运演进分为两个阶段:圣眷正浓时她恃宠而骄,嚣张跋扈,浑然不知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已经暗中标好了价格;而一旦一夜之间失势,即被皇帝打入冷宫赐死,一代宠妃瞬间香消玉碎。
正是通过这部电视剧,
大众也认识了年世兰的哥哥年羹尧。
这部电视剧不仅有正面描写年羹尧的场景,其实也通过华妃这一人物命运的前骄后败,暗暗地映射出了年羹尧的命运轨迹。
如果说电视剧在人物命运演进的刻画上,有其故意渲染的戏剧性冲突和夸张成分,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年羹尧的命运演进的确与电视剧里其妹的命运发展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却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值得引发深思。
足以“盖主”的功劳有多大?
年羹尧最终是因为“功高盖主”而被雍正皇帝赐死的,所以,他的身败名裂与他长期以来的种种冒犯皇帝的僭越言行有直接关系,这些僭越言行足以“盖主”,也就是足以把皇帝彻底惹毛了,所以
他必然会被皇帝所不容而致死。
但他之所以能够逐渐集聚起“盖主”的气势,是因为他首先拥有在皇帝面前底气十足的“功劳”,所以,要探究年羹尧的命运轨迹,还得从他的建功立业说起。
虽然年羹尧早在雍正帝胤禛继位之前,甚至早在他被“划归”“四阿哥”(也就是尚为皇子的胤禛)管辖之前,就已经为雍正的老爸康熙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既然他的发迹与迅速衰落与雍正关系密切,所以,我们不妨从雍正的角度,梳理一下
年羹尧的“业绩贡献”。
在康熙帝时期,年羹尧就获得了赏识和提拔,其仕途履历包括四川巡抚、四川总督兼巡抚事、定西将军、川陕总督等军政职位。
在治理四川、迅速平定青海之乱等皇帝最为重视的军、政工作中屡建功劳,可谓是康熙眼中年年“业绩考核”优等的“好员工”。
虽然
年羹尧所取得的这些成就都是为康熙效劳的,
但其发生的时间多在年羹尧归属胤禛门下之后,所以,至少在客观上,他给康熙所留下的好印象,其实也是在康熙面前为未来的皇帝——当时尚处于“夺嫡”的内卷焦虑之中的四阿哥挣了面子。
当然,
年羹尧之于雍正最大的功劳,
还是在“夺嫡”过程中关键性的贡献。当时,与胤禛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允禵是皇位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康熙内心也是偏爱这个第十四皇子的。
1718年,时值蒙古准噶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祸乱西藏,康熙帝力排众议,任命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并以相当高的皇家规格送允禵出征,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康熙希望给自己中意的十四阿哥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帮助其将来成为新君奠定一些业绩基础。
几乎在允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同时,
年羹尧也正好在那一带地区担任川陕总督等要职,
两人对比,高下立现。
由于年羹尧在西北及西南地区已经担任了多年的封疆大吏,所以无论在行政及军事经验方面,还是对于地形和局势的熟悉和了解方面,他都更为成熟老练,而初来乍到的
十四阿哥却有点像个缺少主见的新兵蛋子。
关键环节上,贵为“大将军”和康熙帝在该地区的代言人、权力甚大的十四阿哥搞不定的棘手事情,年羹尧能够顺利搞定:当时,十四阿哥受困于“粮运艰阻”一事而无法推进“进兵”大事,一筹莫展之下,只好被康熙帝召回,去老爸那里讨主意。
而年羹尧呢,一方面,他审时度势,提出以番攻番之策,巧妙地大败入侵的敌人,而另一方面,
他其实在暗中阻碍十四阿哥的大事,
因为,当时运粮这一兵家大事正好属于年羹尧的负责范围。
所以,客观而言,年羹尧坐镇川陕,控制西北,从军政等方面钳制“驱准保藏”主帅允禵,才使得四阿哥得以集中力量解决其余棘手问题。换言之,年羹尧的作为与不作为,其实是阻碍了十四阿哥建功立业,也就等于暗中为四阿哥在夺嫡竞争中胜出而加分颇多。
雍正夺嫡成功,成为新君后不久,年羹尧又立新功,为新君雍正送上了一份大礼:
雍正朝初年的1723年,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了叛乱,欲染指青海,雍正令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
坐镇西宁指挥平叛。
年羹尧很快地平定了这场青海叛乱,
此举扫平了雍正心中大患,意义重大。前前后后、明里暗里为新晋皇帝雍正立下如此多功劳的年羹尧,自然会被雍正赋予无上的礼遇、地位和尊荣。
雍正刚继位的元年,年羹尧就被封为三等公,第二年,经青海叛乱一役后,“年大将军”的称号更是震慑西陲,并进爵为一等公的世袭爵位,一时之间平步青云,其整个家族地位也烜赫一时。
雍正继位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
就赐给了年羹尧世袭职位、金银、府第、田园等,
可谓皇恩浩荡,这让年羹尧不禁飘飘然起来了。
可是,正享受于无限风光之中的年羹尧浑然不知的是,他与雍正关系的“蜜月期”很快就要过去,两人的关系中固有的险恶因素已在暗流涌动,蓄势待发,雍正对他的态度,很快就要陡转进入另外一个阶段了。
君臣关系:从亲密走向对立
继位之初的雍正在统治集团中处于孤立状态,而年羹尧给予了他决定性的支持,所以,至少在一开始,
雍正对年羹尧是颇怀感激,乃至感恩之情的。
雍正的这种感恩之情不仅表现为对年羹尧的加官进爵、委以重任与物质上的优待,还表现为两人超越一般君臣关系的过度亲密与信任。
例如,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雍正赐给年羹尧四团龙貂皮褂、貂帽、蟒袍,当年羹尧深表不安时,雍正帝却安慰他:
“只管用,当年圣祖皇帝有例的”
雍正给年羹尧灌迷魂汤,也真是够狠啊!
年羹尧察西北战事前后时期,君臣之间的互动,甚至几近肉麻程度:
“惟朕如何施恩于你,朕之心才忍?朕之喜,实无尽”;
“不知我君臣有何缘分,似命运相合,相合者数也不尽”;
雍正二年中秋节时期,雍正帝更言:
“将数种食物与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以寄意”……
在君臣两人的来往奏折里,雍正不吝朱批各种兴奋乃至肉麻的字句。
君对臣抬爱如此,那么,作为臣子的年羹尧是怎么回馈的呢?
得势后的年羹尧飞扬跋扈,把皇帝的抬爱作为自我膨胀的资本,做出了种种足以“盖主”的不端僭越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全凭己意任用属员;接受贿赂,卖官鬻爵;妄自尊大,不守臣道;在皇帝亲信间闹摩擦、生活过度奢侈等。
例如,他在雍正面前竟然“箕坐无人臣礼”;
“川陕大小各官第知有羹尧,不知有国法”;
更为令雍正不可容忍的是,他过度
插手染指地方官员任命之事,以至于达到了
拉帮结派、打压异己、收受贿赂的程度,
以至于那些希望得到年羹尧青睐的待选官员口中居然有了“年”选之说……
比比皆是的僭越行为,极大地刺激了雍正。
1725年,雍正郑重警告年羹尧:
“可惜朕恩,可惜己才,可惜奇功,可惜千万年声名人物,可惜千载寄逢之君臣遇合,若不知悔,其可惜处不可枚举”。
一连用了六个“可惜”,已明显表达出对年羹尧的极大失望。
最终,于1725年四月开始,雍正亲手掀起了整治年羹尧的大案,在这场历时短短几个月的“大案”中,雍正对年羹尧的爵位和职务一贬再贬,从一等公连续降至一等轻车都尉,革去所有职衔,
直至被贬为区区一个看守杭州城门的小官……
其尊荣从巅峰坠落到深谷的速度和程度令人唏嘘不已。
期间,年羹尧也有过后知后觉的悔悟,也有过哀求饶过一命的苦苦乞求,也有过企图靠旧情打动皇帝的侥幸心理,可是,俱晚矣!朝臣们在雍正的授意下,上书罗列年羹尧的罪名竟然高达九十二条,
这些罪名够杀年羹尧三十余次。
而雍正帝呢,他则希望年羹尧以自尽的方式了断。
面对年羹尧的乞求,雍正的回答是无比冰冷的:
“尔既不肯自尽谢罪,朕只得赐你自尽。尔自尽后,稍有含怨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矣,万劫亦不能消汝罪孽也”。
这个皇帝也太狠了,逼别人自杀,还要求别人死后不得有怨言!
其实,年羹尧与雍正之间的关系,
看似在短时间内性质陡然转换,
让年羹尧猝不及防,但若从雍正的角度看,也许他对年羹尧的防备之心早已植入,且年羹尧的不幸命运早已暗见端倪,只不过年羹尧自己浑然不觉而已。
雍正帝亲身感受过皇位斗争的残酷,也深知众兄弟对其继位颇有微词,所以,对待像年羹尧这类因为当年帮助夺嫡而立大功的人,雍正内心是矛盾的:
既怀感恩之情而主动将君臣之间关系升温乃至升华,又不得不以怀疑主义的心态将他们视为隐患而多加防备。
对身为臣子的年羹尧来说,
君王的这种心态,就是他命中注定的“夺命符”,当初成就他的那些“业绩”,也是日后毁掉他的“基本盘”。
当然,若他心存谨慎,处处察言观色,善于揣度君王的矛盾心理,那么,也许他可以从雍正多次明里暗里的警告中觉醒,也许能够躲过最后一劫。
可惜,年羹尧就是年羹尧,被巨大的皇恩包裹而不知自省的他,果真把万乘之尊当成布衣之交,在君王给他灌的迷魂汤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对君王态度转变的基本洞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人们都说,
电视剧《甄嬛传》里的华妃形象不符合历史真相,
因为其实华妃的原型年氏并没有那么嚣张跋扈,反而是比较宽厚之人,但戏剧在夸张的同时,也以直击人心的张力,生动地复原了历史上那些曾经一闪而过的人生百态:
“华妃”得宠时的耀武扬威,想必就是年羹尧当初迷失自我时的写照;
“华妃”在渐失君心后已然混不吝地我行我素,其变本加厉的狷狂姿态,也许,就是年羹尧当年不知悔改的言行写照……
观众们可以凭借电视剧赋予的上帝视角而旁观者清,但可惜年羹尧没有上帝视角,也没有起码自我反省之功力,可见,内审,
永远是一门安身立命的人生必修课。
连累全族谁之过?
年羹尧被赐死后,
他的家人、整个家族乃至与他关系密切的人都无一幸免。
那些当年被“年选”的官员或被斩首,或被流放,不一而足,再看看其家人们的遭遇:
其父兄被双双罢黜官职,永不录用;其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嫁给了苏州织造胡凤翚,此妹与妹夫也被牵连,后来
双双在家里自缢身亡
;
至于年羹尧的另外一个妹妹,早在雍正还是雍亲王时,就嫁给他为侧福晋,后来又升为皇贵妃,并深受雍正宠爱,她也是电视剧里华妃的原型,可是
就连她也无法摆脱年羹尧一案的牵连,年羹尧案发后,
年氏在后宫受到苛责,每日郁郁寡欢,最终于雍正三年十一月薨逝;
他的那几个
原本可以享受尊荣地受封或世袭爵位的儿子,毋庸置疑地被雍正判斩立决;
其女儿本来是与一户名门大族定了亲事,也因为被牵连而搞黄了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
其继室夫人,因为是宗室贵族之女,所以得以免于株连,但被发还母家,最终孤独而死;其余十五岁以上子孙全部发配边疆,永不宽赦……
这里,其实没有必要一一赘述年氏一族
因年羹尧一案而遭受到的灭顶之灾,
我们可以再次从电视剧的夸张表现手法里一窥和感受一下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种种处置:
剧中,年羹尧的一个幕僚因写了一本对年羹尧极尽奉承之词的“逆书”而被雍正下令枭首示众于菜市口十年之久,
其氏族之女眷全部发配给披甲人为奴,男丁则流放宁古塔
,连关系疏远的亲戚也不能幸免。
那么,年羹尧惹下的祸,究其根本,
到底该怪谁呢?
对这个问题,历来见仁见智,说法难以统一。
有人认为雍正的过错更多一点。
这涉及到雍正性格中多疑而反复无常的双面人特点,还涉及作为君王,在经历了残酷血腥的皇位争夺后所留下的心理后遗症,对有功之臣鸟尽弓藏、早预存欲杀之心的冷酷无情。
有人则认为年羹尧的过错更大。
年羹尧最大的错误
就在于没有“与时俱进地自我迭代”:
当初,你是帮助他夺取皇位的得力助手,所以他讨好你、加恩于你;可是,时过境迁,他的皇位坐稳了,所以你也得改变自己的姿态了,你至少要老老实实做臣子吧?
也许,应该各打五十大板吧:
一个是不讲原则施恩宠而自作孽,一个是不善自处而自酿祸端。
结语
雍正帝严惩年羹尧,是君臣权力分配斗争的必然结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净化了官场风气、保卫和加强了君主权力。
虽然往事不可追,其中也有一些真实的情节已然飘渺难寻,但这段史实仍然激发着人们讨论的兴趣。
当今的人们往往更以多视角去解读这段历史往事,无论是从管理学、领导学等角度来品评
年羹尧的为人处世,
还是从古代皇权斗争的残酷性来解读雍正其人其事,以史为鉴,常读常新,岂不快哉。
参考文献
:
王航,年羹尧与雍正帝关系演变探析<期刊>赤峰学院学报
马杰,年羹尧升职却败身的历史与现实镜鉴<期刊>领导科学
罗振宇,雍正VS年羹尧:待人接物的风格<期刊>领导文萃